人一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,就是離苦得樂,三界六道眾生亦趣向於此,此樂乃永恆寂靜之樂,遠離顛倒夢想,滅盡貪瞋痴煩惱,解脫之樂,也即是趣向真埋、真人、真空、真面目也,而諸佛所教,乃以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、自淨其意為趣旨,現象界的一切,皆由真空而妙有,緣生緣滅,生滅變異,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,最終與道合一,而老子亦示,「無,名天地之始,有,名萬物之母。故常『無』,欲以觀其妙;常『有』,欲以觀其徼。此两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」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萬法歸一(能源),一又回歸於道《空》,法界乃空、有同時存在,但道的本體為「空」。因此,吾人進道修德,一切皆以歸零〈放下〉,為趣旨,無所求,無所得。無為而無不為也。故善知識皆期勉有志於學佛修道者,皆能由有為而漸漸契入無為,勿以方便為究竟,由迷信型~信仰型~最終能提昇至智慧型的學佛者,本網誌以讀書會時所搜集各善知識的智慧之語所作筆記,除自修之外亦提供同參道友參研,並歡迎來訊以心得會友。

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

【無 心 齋 語 錄】

【無 心 齋 語 錄】



◎逃避一定躲得過,面對不一定最難受,孤單不一定不快樂,得到不一定能長久,失去一定不再有,轉身一定最軟弱。緣生和緣滅無定論,因此要「面對他、接受他、處理他、放下他」然後→(1)做最好的準備,做最壞的打算;(2)當假的來看,當真的去做。


◎ 真正的快樂,不在擁有得多,而在計較得少;留給後人懷念的,是我們曾經付出了什麼,而非曾經擁有了什麼;真正的成就,不在於已經羸了多少人,而是曾經幫助了多少人。


◎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放下一切「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」;放下「妄想」可以轉凡成聖,放下「分別」可以去偽存真,放下「執著」可以引迷入悟。淨化自己,自淨其意,讓「貪瞋痴煩惱止息」,才可解脫一切憂悲苦惱。


◎只有「看得破、放得下、認得真」,跳脫「自私自利,名聞利養,五慾六塵,貪瞋癡慢」才是真修行」。




【受 用 的 話】


◎ 把別人當儍瓜,把別人當工具,遲早會放被唾棄。


◎ 「寧人負我,我不負人」是一種擔當,也是一種魄力。


◎ 寧可「知難而退」,切莫「半途而廢」,所以萬事「當慎其始」,凡事「量力而為」。


◎ 看自己,要看出短處與缺失,並懂得改進;看別人,要看出長處和專長,並懂得學習。


◎ 對治「虛擬」要用「務實」,因為在「虛擬」橫行的時代,「講實話」也是一種革命的行為。


◎ 「自取其辱」是指那些對本職計較的人。有道是: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,物必自腐而後蟲生。


◎ 過去心不可追,現在心不可存,未來之心不可求。既然無法隨心所欲,就要能夠隨遇而安。


◎ 「生氣」就是拿「別人」的錯來懲罰「自己」;「仇恨」就是拿過去的「事件」來扭曲現在的「人格」。


◎ 「學識的巨人」有可能是「道德的侏儒」。因為道德能彌補「知識的缺陷」,然而知識卻填補不了「道德的空白」。


◎ 能「知足」則不貪不求,能「感恩」有情有義;能「包容」則無怨無侮




* 體 悟 *


【計較】是【分裂】的開始;【縱欲】是【墮落】的開始


【比較】是【痛苦】的開始;【挑剔】是【折磨】的開始


【接納】是【尊重】的起步;【知足】是【快樂】的起步


【因果】起於【念頭】;【成熟】始於【定位】


【擁有】是因為【自在】;【謙讓】是因為【氣度】


【覺悟】源於【反省】;【修行】根於【耐煩】


【好奇】是【探索】的起步;【讚美】是【善緣】的起步


【涵養】是【包容】的基石;【愛欲】是【生死】的根本


【感恩】是【幸福】的源頭;【分寸】是【自愛】的內涵




真人不露相,露相非真人


無心過謂之錯,有心非則為惡


奪標,意味著招忌;完美,意味著挑剔


坦白,意味著信任;叮嚀,意味著關心


委曲,是為了求全;忍辱,是為了負重


蹲低,是為了跳得更高;休息,是為了走得更遠


存在,是因為無可替代;退讓,是因為有人接棒


幸福,是因為要求不高;痛苦,是因為不自量力




為人處事 常留三分餘地與人設想


論人不必言盡,留些口德 ←→ 留些肚量,責人不必苛盡


才氣不必倣盡,留些內涵 ←→ 留些內斂,鋒芒不必露盡


有功不必邀盡,留些謙讓 ←→ 留些寬和,得理不必搶盡


得寵不必恃盡,留些後路 ←→ 留些厚道,氣勢不必倚盡


富貴不必享盡,留些餘蔭 ←→ 留些餘地,凡事可做盡




「放下」,是另一種形式的【擁有】,因為「自在」


「病痛」,是另一種形式的【福報】,因為「警告」


「溺愛」,是另一種形式的【傷害】,因為「放任」


「擺闊」,是另一種形式的【垃圾】,因為「多餘」


「抱怨」,是另一種形式的【無能】,因為「示弱」


「冷漠」,是另一種形式的【放棄】,因為「失望」


每一段路程,都是成長,因為會記取教訓,要面對


每一項存在,都是傳奇,因為離不開因果,要包容


每一次行動,都是希望,因為在展現決心,要堅持


每一次選擇,都是代價,因為要有所取捨,要灑脫


每一個改變,都是起步,因為要重新定位,要踏實


每一處驛站,都是道場,因為要現身說法,要認真


每一層境界,都是修行,因為要逆來順受,要忍讓




古人的智慧:


◎ 螢之見獲也,以光,湏要養些拙;玉之成器也,必琢,總要吃些虧。今日之灑脫處,實是從先前之不如意得來,則今日之不如意處,安知非異日之灑脫?榮寵旁邊辱等待,不必揚場;困窮背後福跟隨,何湏戚戚?


◎ 人誰至愚,責人則明;雖有聰明,恕己則昏。我不如人,是修積未到,莫埋怨;人不如我,是時運晚來,勿輕人。


◎狂風不終鬥,驟雨不終日,天地尚如此,況為凡人夫?有福莫享盡,享盡見貧窮,有勢莫倚盡,倚盡冤相逢,福宜常自惜,勢宜常自躬,人間勢與福,有始多無終。


◎ 我施有恩,不求他報,他結有怨,不與他較,這個中間,寬了多少懷抱。忍不過時,著力再忍,受不過處,耐心再受,這個中間,除了多少煩惱。


◎天欲禍人,必先以微福驕之,所以福來不必喜,要看他如何消受;天欲福人,必先以微禍儆之,所以禍來不必憂,要看他如何自救。


◎ 有面前之譽,不若無背後之毁;有乍交之歡,不若無久處之厭。邀千百人之歡,不如釋一人之怨;希千百事之榮,不如免一事之醜。


◎登天難,求人更難。黄連苦,貧窮更苦。春冰薄,人情更薄。江湖險,人心更險。知其難,甘其若,耐其薄,可以處世矣。


◎ 有錢常記無錢日,安樂湏防患病時,休恨眼前田地窄,退後一步自然寬。是非只為多開口,煩惱皆因强出頭,兒孫自有兒孫福,莫為兒孫作馬牛。


◎富貴家宜寬厚卻反苛刻,是富貴而貧賤其行,如何能享?聰明人宜斂藏卻反炫耀,是聰明而愚懵其病,如何不敗?


◎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,則盡孝;以保富貴之心事國,則盡忠;以責人之心責己,則寡過;以恕己之心恕人,則全交。


◎救既敗之事,如馭臨崖之馬,休輕策一鞭,總湏謹慎;圖垂成之功,如挽上灘之泀,莫少停一棹,要能堅持。釣水乃逸事,尚持生殺之柄;奕棋為清戲,且動爭戰之心。可見喜事不如省事之為適,多能不若無能之全真。


◎ 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謀大,力微而任重,辱之始也。名器有之,毁謗隨之,是以「受寵若驚、寵辱皆驚」。


◎ 世俗煩惱處,要耐得下;心懷牽纒處,要割得下;境地濃閙處,要淡然得下;意氣忿怒處,要降服得下。


◎ 功名富貴,直從「滅處」觀究竟,則貪戀自輕;橫逆困窮,直從「起處」究由來,則怨尤自息。


◎ 百善孝為先,論心不論事,論事貧門無孝子;萬惡淫為首,論事不論心,論心自古無完人。


◎ 寧可心安無事而家貧,莫因煩惱多事而家富;寧因無病而食淡飯,莫待有病而服陳藥。


◎ 天賢我,當惠眾愚;天富我,當濟眾困。法可容之處,從其寬:情可憫之時,從其怒。


◎ 昧心昧理之言,輕口說出,必無惡不為。才得小富小貴,即作威福,終必遭刑禍。


◎ 遇些小事,即避嫌疑,惟恐累己,如何能訂深交。忘大思,思小怨,豈有良心?


◎ 恩宜自淡而濃,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;威宜自嚴而寬,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。


◎ 覺人之詐,不形於言;受人之侮,不動於色,此中有無窮意味和受用。


◎ 貴人之前莫言窮,彼將謂我求其薦;富人之前莫言貧,彼將謂我求其濟。


◎ 看盡人情,善惡到頭終有報;飽諳世故,富貴轉眼便成空。


◎ 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,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。



沒有留言:

追蹤者